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禪學與淨土.禪堂的生活與清規4-2
2025-09-03
時間:1984年11月15日
地點:高雄中正文化中心
誦經時,為什麼要敲打木魚?為什麼要用木頭做成魚的形狀呢?原來,魚有一個很特殊的習性,不管是在水中游或靜止不動,眼睛都睜著不休息,佛門取其精進的特性,敲打木魚來策勉禪者要用功不能懈怠。甚至在鐘板上面書寫「生死事大,無常迅速;珍惜光陰,時不待人」,時時警惕參禪的人珍惜光陰。
禪堂裡最重要的領導者,佛門稱作「維那」,其座位旁有個小牌子,寫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:「大眾慧命,在汝一人;汝若不顧,罪歸汝身。」也就是說,在禪堂裡,大家修行的規矩、法則,都靠維那領導;大家的慧命,維那應好好維護,否則執行不力,就是維那的罪過了。
警策香板 助道啟悟
禪堂裡還有一樣非常引人關心注意的「香板」,香板分有幾種:
1.警策香板:用來勉勵大家。
2.巡香香板:用來巡查坐禪昏沉的人。
3.監香香板:於禪七時使用,一般是由方丈、首座、西堂、維那、糾察等執行。
4.清規香板:是屬較嚴重者,犯了清規時,才會請清規香板來處罰。
香板的作用除了以上幾種,有的信徒也喜歡請賜香板(打香板),來消除業障,為自己增加力量。
禪宗使用香板的時間並不長。據說清朝時,雍正皇帝非常懷念昔時的國師──玉琳國師,當他得知在揚州高旻寺有一位玉琳國師的弟子,就把這位出家人召到朝中。
雍正問他的禪功如何?他回答皇帝:「很慚愧,對於禪沒有什麼成就。」
皇帝不太高興,說:「一代國師怎麼會有你這麼沒有出息的後人呢?限你在一個禮拜之內開悟!如果一個禮拜之內不能開悟,我就用這把寶劍殺你。」
於是,衛士每天就在禪堂外,擺一擺、搖一搖這口寶劍,說道:「今天是第一天。」
「今天是第二天。」
「今天是第三天。」
玉琳國師的弟子心想:「我這一條小命是保不住了。」但是到了第七天,他在情急之下終於開悟了。
他搶了衛士手中的寶劍說道:「究竟是萬歲爺要我的頭?還是我要萬歲爺的頭?」雍正也是一個禪家,聽到這番話,內心很高興,如果不是開悟,誰有這麼大的口氣?
所以,禪門的禪堂,無論是封閉也好、大也好、小也好,主要是讓一個有心參禪、悟道者,能有個悟處。
二、禪者的話頭與成就
一個參禪的人,總要提起話頭來參,「話頭」,對於學禪的人,是重要的第一步。所謂「參話頭」,就是提起一念,看這一念的開始來自何處?滅向何方?把這一念、這一個話頭緊緊的掌握住,在這話頭上迴心返照、悟達自性。參話頭有兩種,一種是無意義的話頭,這種話頭不可以用一般常識解釋,也不可用邏輯推理,因為沒有意義,就不必分別研討。另一種是有意義的話頭,如我們平常講的:「狗子有佛性也無?」
「我們無夢無想的時候,主人公何在?」
「萬法歸一,一歸何處?」
「念佛是誰?」
「念佛是我,我又是誰?」
「誰叫我們每天馱個屍體東奔西跑呢?」
「如何是祖師西來意?」
「參話頭」就是要一直這樣參下去,問到最後,忽然一聲「噢!」迷妄的虛空世界粉碎了,這個時候就愣愣地驚奇「啊!」那感覺別有一番景象,這就是開悟。
「參話頭」大都是禪師給我們提起,給我們啟示。有時禪師把話頭提起來了,我們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,如龍牙禪師參臨濟禪師時問道:「如何是祖師西來意?」
臨濟禪師答:「與我拿禪板來。」
後來龍牙禪師又去參翠微禪師,問道:「如何是祖師西來意?」
翠微禪師回答:「與我拿蒲團來。」
這種答非所問,驢頭不對馬嘴的對話,在禪者的心裡都有一番大道理。又如天台德韶禪師參淨慧禪師時問道:「如何是曹溪一滴水?」
淨慧禪師答:「是曹溪一滴水。」
一般人看到許多不合理,但在禪者的世界,他已把矛盾統一了,把時空調和了,把心物一如了,把一切眾生都一體化了,沒有你我的分別,一切都是平等的。
好比,善慧大士有一首詩道:
空手把鋤頭,步行騎水牛;
人從橋上過,橋流水不流。
這首偈語若是給國文老師看,一定不通。既是空手,哪有鋤頭呢?既是步行,怎麼還會騎水牛?人從橋上過,怎麼會橋流水不流呢?這根本就不合道理。
我們常把世界萬有本體和現象之間,甚至人我之間,畫分了界線,宇宙間有了這一界限,會把世界分隔得非常零碎,甚至千瘡百孔。
而禪者他能超越對待、超越根本與現象,因此,沒有彼此、沒有時空、沒有來去、沒有動靜、沒有大小,什麼都是一如的,什麼都是平等,都是超越的,所以無煩無惱,樣樣統一,這就是禪者逍遙灑脫的境界,也是禪者隨遇而安的生活。(待續)
地點:高雄中正文化中心
誦經時,為什麼要敲打木魚?為什麼要用木頭做成魚的形狀呢?原來,魚有一個很特殊的習性,不管是在水中游或靜止不動,眼睛都睜著不休息,佛門取其精進的特性,敲打木魚來策勉禪者要用功不能懈怠。甚至在鐘板上面書寫「生死事大,無常迅速;珍惜光陰,時不待人」,時時警惕參禪的人珍惜光陰。
禪堂裡最重要的領導者,佛門稱作「維那」,其座位旁有個小牌子,寫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:「大眾慧命,在汝一人;汝若不顧,罪歸汝身。」也就是說,在禪堂裡,大家修行的規矩、法則,都靠維那領導;大家的慧命,維那應好好維護,否則執行不力,就是維那的罪過了。
警策香板 助道啟悟
禪堂裡還有一樣非常引人關心注意的「香板」,香板分有幾種:
1.警策香板:用來勉勵大家。
2.巡香香板:用來巡查坐禪昏沉的人。
3.監香香板:於禪七時使用,一般是由方丈、首座、西堂、維那、糾察等執行。
4.清規香板:是屬較嚴重者,犯了清規時,才會請清規香板來處罰。
香板的作用除了以上幾種,有的信徒也喜歡請賜香板(打香板),來消除業障,為自己增加力量。
禪宗使用香板的時間並不長。據說清朝時,雍正皇帝非常懷念昔時的國師──玉琳國師,當他得知在揚州高旻寺有一位玉琳國師的弟子,就把這位出家人召到朝中。
雍正問他的禪功如何?他回答皇帝:「很慚愧,對於禪沒有什麼成就。」
皇帝不太高興,說:「一代國師怎麼會有你這麼沒有出息的後人呢?限你在一個禮拜之內開悟!如果一個禮拜之內不能開悟,我就用這把寶劍殺你。」
於是,衛士每天就在禪堂外,擺一擺、搖一搖這口寶劍,說道:「今天是第一天。」
「今天是第二天。」
「今天是第三天。」
玉琳國師的弟子心想:「我這一條小命是保不住了。」但是到了第七天,他在情急之下終於開悟了。
他搶了衛士手中的寶劍說道:「究竟是萬歲爺要我的頭?還是我要萬歲爺的頭?」雍正也是一個禪家,聽到這番話,內心很高興,如果不是開悟,誰有這麼大的口氣?
所以,禪門的禪堂,無論是封閉也好、大也好、小也好,主要是讓一個有心參禪、悟道者,能有個悟處。
二、禪者的話頭與成就
一個參禪的人,總要提起話頭來參,「話頭」,對於學禪的人,是重要的第一步。所謂「參話頭」,就是提起一念,看這一念的開始來自何處?滅向何方?把這一念、這一個話頭緊緊的掌握住,在這話頭上迴心返照、悟達自性。參話頭有兩種,一種是無意義的話頭,這種話頭不可以用一般常識解釋,也不可用邏輯推理,因為沒有意義,就不必分別研討。另一種是有意義的話頭,如我們平常講的:「狗子有佛性也無?」
「我們無夢無想的時候,主人公何在?」
「萬法歸一,一歸何處?」
「念佛是誰?」
「念佛是我,我又是誰?」
「誰叫我們每天馱個屍體東奔西跑呢?」
「如何是祖師西來意?」
「參話頭」就是要一直這樣參下去,問到最後,忽然一聲「噢!」迷妄的虛空世界粉碎了,這個時候就愣愣地驚奇「啊!」那感覺別有一番景象,這就是開悟。
「參話頭」大都是禪師給我們提起,給我們啟示。有時禪師把話頭提起來了,我們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,如龍牙禪師參臨濟禪師時問道:「如何是祖師西來意?」
臨濟禪師答:「與我拿禪板來。」
後來龍牙禪師又去參翠微禪師,問道:「如何是祖師西來意?」
翠微禪師回答:「與我拿蒲團來。」
這種答非所問,驢頭不對馬嘴的對話,在禪者的心裡都有一番大道理。又如天台德韶禪師參淨慧禪師時問道:「如何是曹溪一滴水?」
淨慧禪師答:「是曹溪一滴水。」
一般人看到許多不合理,但在禪者的世界,他已把矛盾統一了,把時空調和了,把心物一如了,把一切眾生都一體化了,沒有你我的分別,一切都是平等的。
好比,善慧大士有一首詩道:
空手把鋤頭,步行騎水牛;
人從橋上過,橋流水不流。
這首偈語若是給國文老師看,一定不通。既是空手,哪有鋤頭呢?既是步行,怎麼還會騎水牛?人從橋上過,怎麼會橋流水不流呢?這根本就不合道理。
我們常把世界萬有本體和現象之間,甚至人我之間,畫分了界線,宇宙間有了這一界限,會把世界分隔得非常零碎,甚至千瘡百孔。
而禪者他能超越對待、超越根本與現象,因此,沒有彼此、沒有時空、沒有來去、沒有動靜、沒有大小,什麼都是一如的,什麼都是平等,都是超越的,所以無煩無惱,樣樣統一,這就是禪者逍遙灑脫的境界,也是禪者隨遇而安的生活。(待續)
最新消息
劉人島以畫說禪 西來寺呈現筆墨之美
2025-10-19菲律賓烘焙協會參訪萬年寺 分享麵包香氣與溫暖
2025-10-19多倫多佛光山啟動男監關懷 參與監獄義工講習會
2025-10-19傳承與新生 陳益宗解析台灣傳統工藝的文化精髓
2025-10-19惠中青年「羽」你同行 讀書會探討體育
2025-10-19大榮國小生命教育 從國際觀看生涯規劃
2025-10-19【星雲大師全集20】佛教管理學.禪門的管理法②
2025-10-19幸福安樂講座 談「經典之鑰」肯定我是佛
2025-10-18第60屆老人節 3佛光人獲模範老人、敬老、孝親楷模
2025-10-18做真實世界的英雄 拒當虛擬世界的超人
2025-10-18
相
關
消
息
【星雲大師全集20】佛教管理學.禪門的管理法② 2025-10-19
【星雲大師全集20】佛教管理學.禪門的管理法① 2025-10-18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傳記】 百年佛緣──生活篇.我的鄉土情4-2 2025-10-17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傳記】 百年佛緣──生活篇.我的鄉土情4-1 2025-10-16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傳記】 百年佛緣──自序.緣起人間 願行一世2-2 2025-10-15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傳記】 百年佛緣──自序.緣起人間 願行一世2-1 2025-10-14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經義】佛法滿人間.自覺行佛 2025-10-13
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叢林的管理法⑥ 2025-10-12